制备管
英文名称 | Preparationtube |
单位 | 箱 |
规格 | 50个/包,130包/箱 |
制备管
英文名称 | Preparationtube |
单位 | 箱 |
规格 | 50个/包,130包/箱 |
⾼通量法快速糖样本制备试剂盒
Prozyme公司可以提供商品化的 GlykoPrep 和Gly-X 样品快速制备平台,该平台大大加速和简化了糖分析样本的制备流程,其制备的高品质产品可用于生物药物开发和制造。
产品特点
● 平台有96次和24次两种规格可选
● 每一种平台都有其配套的标准品库
● 标记模块中的标记步骤只要1分钟
● 纯化模块采用的是真空抽滤能够大大提高多糖回收率
● 平台中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单独购买
● 酶切消化模块中的酶切步骤消化只需要5分钟
⾼通量法快速糖样本制备试剂盒相关产品:
产品货号 | 产品名称 |
GP96NG-AB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2-AB(96-ct) |
GP24NG-AB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2-AB(24-ct) |
GP96NG-LA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A™ (96-ct) |
GP24NG-LA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A™ (24-ct) |
GP96NG-LB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B™ (96-ct) |
GP24NG-LB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B™ (24-ct) |
GP96NG-APTS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APTS(96-ct) |
GP24NG-APTS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APTS(24-ct) |
GX96-IPC | Gly-X™ N-Glycan Rapid Release and Labeling with InstantPC™ Kit (96-ct) |
GX24-IPC | Gly-X™ N-Glycan Rapid Release and Labeling with InstantPC™ Kit (24-ct) |
GX96-IQ | Gly-X™ N-Glycan Rapid Release and Labeling with InstantQ™ Kit (96-ct) |
GX24-IQ | Gly-X™ N-Glycan Rapid Release and Labeling with InstantQ™ Kit (24-ct) |
GX96-2AB | Gly-X™ N-Glycan Rapid Release and Labeling with 2-AB Express™ Kit (96-ct) |
GX24-2AB | Gly-X™ N-Glycan Rapid Release and Labeling with 2-AB Express™ Kit (24-ct) |
更多详情请咨询Agilent(Prozyme)中国代理商-上海金畔生物
青霉素酶制备培养基基础
储存条件 | RT |
单位 | 瓶 |
规格 | 250g |
DC-CIK 细胞的制备方法
CIK 是“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的缩写,中文全称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是单个核细胞在CD3 单抗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IFN-γ, IL-2 等)的作用下培养获得的一群以CD3+CD56+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异质细胞群, 其既具有T 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又具有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限制性肿瘤杀伤能力。CIK 细胞具有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正常组织毒性低,体外可高度扩增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过继性免疫治疗细胞。
DC 是“Dendritic Cells”的缩写,中文全称为“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 是由201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籍科学家Ralph M. Steinman 于1973 年发现的,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已证实,DC 是唯一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 细胞(Naïve T cells)增殖的APC,而其它种类的APC(如单核巨噬细胞,B 细胞等)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的T 细胞,因此DC 是机体适应性T 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DC-CIK 即DC 和CIK 细胞在体外共培养,然后回输给患者。严格的说,最终的效应细胞是经DC 体外活化的CIK 细胞。多项研究表明,DC 与CIK 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孵育后,DC 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抗原递呈能力均明显提高,而CIK 的增殖能力和体内外细胞毒活性也得以增强,因此DC-CIK 较单独的CIK 治疗更为有效。若将肿瘤抗原负载的DC 与CIK 共培养,可刺激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 细胞,这样的DC-CIK 治疗则兼具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双重肿瘤杀伤作用,比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 刺激活化的CIK 活性更强,常被用于临床和科研。
【步骤简图】
【培养原理】
1.DC 培养用细胞因子: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是最早被鉴定出对DC 培养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在DC 培养中的功能是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细胞表面MHC II 类分子的表达得以提高,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此外,GM-CSF 也可促进DC 的存活。
IL-4 (白细胞介素-4)
IL-4 在由单核细胞诱导成DC 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生长,从而引导单核细胞向DC 方向分化。若培养体系中不加IL-4,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IL-4 还有降低细胞表面表达CD14 分子的能力。CD14 表达水平的降低是单核细胞分化为DC 的重要标志。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可下调未成熟DC 的巨胞饮作用和表面Fc 受体的表达,使细胞内MHC II 类分子区室(class II compartment)消失,但能够上调细胞表面MHC I 类、II 类分子和B7 家族分子(CD80, CD86 等)的表达,使未成熟DC 分化为成熟DC(mature DC),此时DC 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明显减弱,而抗原递呈能力显著增强,可极强的激活T 细胞。
2. CIK 培养用细胞因子和抗体:
CD3 激发型单抗:
CD3 分子在T 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CD3 激发型单抗与T 细胞表面CD3 分子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CD3 分子胞浆区ITAM 基序中酪氨酸的磷酸化,进而导致T 细胞增殖和活化的下游信号的激活,从而使T 细胞增殖和活化。也就是说,CD3 激发型单抗能够模拟抗原与TCR/CD3 复合物的识别和激活过程,从而引起T 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因此是CIK 细胞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刺激因素。
,CD3 激发型单抗在选用时一定要注意克隆号。研究表明,仅克隆号为OKT-3的CD3 激发型单抗可以刺激所有人的T 细胞的增殖,而其它克隆号的CD3 激发型单抗仅能刺激一部分人的T 细胞。因此,在进行CIK 培养时,最好选用OKT-3 克隆,以保证每个患者的T 细胞均能被激活。
IL-2 (白细胞介素-2)
IL-2 最初发现时被称为T 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 TCGF),是引起T 细胞增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IL-2 既是自分泌细胞因子,也是旁分泌细胞因子,其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IL-2 受体(IL-2R)的特异性结合而促使T 细胞活化,并进入细胞分裂状态。此外,IL-2 还可刺激NK 细胞的生长并增强其杀伤能力。因此CIK 细胞培养中须添加IL-2,以促进T 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IFN-γ (干扰素-γ)
IFN-γ 具有上调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IL-2R表达的作用,因此会增强T细胞对IL-2促增殖反应的敏感度和强度。在诱导CIK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加入IFN- γ ,可降低IL-2的用量。研究发现,IFN-γ加入的顺序与CIK的细胞毒活性密切相关。先加入IFN- γ,培养24后再加入IL-2,可明显提高CIK的细胞毒活性。
IL-1α(白细胞介素-1α)
IL-1α也可以介导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上调表达IL-2R。当IL-1α与IFN-γ和激发型CD3 单抗合用时,可以明显提高CIK 的细胞毒作用。
【细胞制备】
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采集
1.1 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80 – 100ml;
1.2 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纯化单个核细胞(PBMC)。
1.3 无血清培养液洗涤2 次,获得纯度在90%以上的PBMC,细胞数量需达到 1-3 x108。
2. (可选步骤) 肿瘤抗原的制备
用于负载DC 的肿瘤抗原可以是肿瘤特异性抗原肽(Tumor-Specific Antigens, 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TAA),也可以是肿瘤全细胞抗原。
用TSA 或TAA 负载的DC 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但该方法具有已确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或抗原肽种类少和单一抗原的免疫攻击经常无法杀伤肿瘤细胞等缺陷。而用肿瘤全细胞抗原负载DC 可克服这些缺陷,因为此时无需知道那些抗原是肿瘤细胞的TSA 或TAA,而且全抗原中的多种不同肿瘤抗原冲击DC 可诱导产生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克隆,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
肿瘤细胞全抗原负载DC 的方法很多,包括用肿瘤细胞裂解液负载DC、用凋亡肿瘤细胞负载DC、用坏死或死亡的肿瘤细胞负载DC,用肿瘤活细胞负载DC,和将肿瘤细胞与DC 融合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用肿瘤细胞裂解液负载DC,因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反复冻融是获得肿瘤细胞裂解液的常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1 手术切除肿瘤标本,无菌条件下,将坏死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去除干净;
2.2 无菌生理盐水洗3 次;
2.3 用无菌的组织剪将肿瘤组织剪碎,加入RPMI 1640 培养基,充分研磨;
2.4 200 目无菌网过滤后收集单细胞悬液;
2.5 用RPMI 1640 培养基重悬细胞至1-2 x 107/ml,装入5ml 无菌冻存管中;
2.6 将冻存管浸入液氮中速冻,10 min 后取出,再迅速放入37oC 水浴中解冻10 min。
反复3-5 次;
注:也可以-80oC/37oC 反复冻融3-5 次。
2.7 将肿瘤裂解物加入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10min;
2.8 收取上清,0.22μm 滤膜过滤除菌,留样检测蛋白含量及细菌、真菌和支原体;
2.9 -80oC 保存备用。
3. CIK 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3.1 步骤1 中获得的PBMC 用无血清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2 x 106/ml,置于培养瓶内;
3.2 37℃,5%CO2 培养箱中孵育2h,以使单核细胞贴壁;
3.3 收集悬浮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2 x 106/ml;
3.4 加入1,000 U/ml 的重组人IFN-γ培养;
3.5 24h 后加入50ng/ml 的CD3 单克隆抗体和300 U/ml 的重组人IL-2,刺激CIK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注:此时也可同时加入100 U/ml 的重组人IL-1α。
3.6 每3 天半量换液或扩瓶一次,并补加重组人IL-2 300 U/ml;
3.7 在培养的第7d,收获CIK 细胞,此时数量应达到1x 109 个以上。
3.8 CIK 细胞质控:
3.8.1 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活细胞应在80%以上;
3.8.2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CD8 和CD56 等分子的表达,观察CD3+CD56+细胞的比例是否明显提高。
4. DC 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4.1 步骤3.2 中剩下的贴壁细胞(主要是CD14+的单核细胞),加入含重组人GM-CSF500-1,000U/ml 和重组人IL-4 500U/ml 的无血清培养液,37℃,5%CO2 培养箱中培养,诱导单核细胞向DC 细胞分化;
4.2 每3d 半量换液一次,并补足细胞因子;
4.3 (可选步骤) 在培养的第5d, 加入步骤2 中获得的肿瘤抗原50 μg/ml,对DC 进行抗原负载;
注:若不对DC 进行抗原负载,该步省略。
4.4 在培养的第6d,加入重组人TNF-α(500U/ml),诱导DC 细胞成熟;
4.5 在培养的第7d 或第8d,收获DC 细胞,其数量应达到1×106 个以上;
4.6 DC 的质检:
4.6.1 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活细胞应在80%以上;
4.6.2 流式细胞仪检测DC 细胞表面HLA-DR、CD83 和CD86 等分子的表达,以确定DC 是否成熟。
5. DC-CIK 细胞的制备和质检
5.1 收集步骤4 和步骤3 中所获得的DC 细胞和CIK 细胞,按1∶10 (数目比)的比例共培养,无血清培养液中添加重组人IL-2 (300 U/ml);
5.2 每3 天半量换液一次,并补加重组人IL-2 (300U/ml)。
5.3 在第7d 收集细胞,细胞数量应达到1×1010 个以上;
5.4.1 台盼蓝染色检测:活细胞应在80%以上;
5.4.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CD8、CD56 等分子的表达:CD3+CD56+细胞的比例应在20%以上。
5.4.3 细胞杀伤实验:以DC-CIK 细胞为效应细胞,以肿瘤细胞(可为原代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株)为靶细胞,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按10 : 1(数目比) 的比例加入96 孔U 型板中,每孔含靶细胞1 x 104 个,终体积为200 μl,设3 个复孔。培养4h,然后取培养上清,用乳酸脱氢酶(LDH) 试剂盒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
5.4.4 收获细胞前,取少量培养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及内毒素(标准:病原学检测阴性,内毒素<5 Eu)。
【DC-CIK 培养试剂推荐】
注:Animal Free 意为无动物成分。无动物成分的重组细胞因子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动物源性物质,尤其是牛的病原体和蛋白的混入,使得最终获得的重组人蛋白中不含任何动物成分。这样可避免动物病原体(如疯牛病,克雅氏病等)的污染及外源蛋白引起的机体异种排斥和过敏反应,因此细胞治疗的体外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好使用无动物成分的重组细胞因子。
【其它相关试剂】
产品选择请询peprotech代理商-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6孔制备支架
英文名称 | 96wellplateholder |
单位 | 套 |
规格 | 1 |
SDS-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
货号:BL522A
规格:50T
品牌:Biosharp
SDS-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
产品组成:
货号 |
名称 |
规格 |
保存条件 |
BL522A-1 |
40% Acr-Bis(29:1) |
100 ml |
4℃ |
BL522A-2 |
4×Tris/SDS分离胶缓冲液 pH8.8 |
100 ml |
4℃ |
BL522A-3 |
4×Tris/SDS浓缩胶缓冲液 pH6.8 |
50 ml |
4℃ |
BL522A-4 |
APS(干粉) |
0.5 g |
RT,配制后-20℃ |
BL522A-5 |
TEMED |
0.5ml |
4℃,避光 |
说明书 |
一份 |
产品简介:
本公司提供的SDS-PAGE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包含凝胶制备所需的全部试剂。本试剂盒可配制至少50块常规大小的PAGE胶。
使用说明:
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保存条件:
按照标签所示保存,有效期一年;常温运输。
货号 | BL522A |
规格 | 50T |
品牌 | Biosharp |
说明书下载 | 点击下载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制备(一)
MoDC制备方法简图
背景
DC是“Dendritic Cells”的缩写,中文全称为“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 是由 201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籍科学家 Ralph M. Steinman 于1973 年发现的,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 。已证实,DC 是唯一能够显著刺激初始 T 细胞(Naïve T cells)增殖的APC,而其它种类的APC ( 如单核巨噬细胞,B 细胞等) 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的 T 细胞,因此 DC 是机体适应性 T 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DC 培养原理
因为DC需从其它种类细胞诱导分化而来,且可分为不同的成熟阶段,所以通常分为2个步骤进行培养:
Step 1:从DC的祖细胞(如单核细胞) 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immature DC, iDC) ;
Step 2:从iDC诱导分化为成熟DC(mature DC, mDC) 。
Step 1: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 在体外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的形成,并具有促进早期红巨核细胞、嗜酸性祖细胞增殖和发育的功能。GM-CSF是最早被鉴定出对DC培养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
GM-CSF在DC培养中的功能是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 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得以提高, 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此外, GM-CSF也有助于DC的存活。
IL-4(白细胞介素-4)
IL-4在由单核细胞诱导成DC的过程中可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生长,从而引导单核细胞向DC方向分化。若培养体系中不加IL-4,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IL-4还有降低细胞表面表达CD14分子的能力。CD14表达水平的降低是单核细胞分化为DC的重要标志。
GM-CSF和IL-4共同作用可使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DC, 此时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 但抗原递呈能力很弱。细胞表面中度表达MHC I类、Ⅱ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CD80,CD86等),但不表达或低表达CD14。
Step 2:
TNF-a/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TNF-a, IL-1β和IL-6均为促炎症因子, 在感染局部和肿瘤部位被诱导产生。体外研究表明,这3种细胞因子均可下调未成熟DC的巨胞饮作用和表面Fc受体的表达,使细胞内MHCⅡ类分子区室(class II compartment) 消失, 但能够上调细胞表面MHC I类、Ⅱ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CD80,CD86等)的表达,使未成熟DC分化为成熟DC,此时DC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明显减弱,而抗原递呈能力显著增强,可极强地激活T细胞。
TNF-o/IL-1β/IL-6三因子组合可在无牛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DC的完全成熟, 从而制备出可以应用于临床的DC。
·PGE 2(prostaglandin E 2, 前列腺素E 2)
PGE 2也是炎性介质, 可由TNF-a, IL-1和LPS(脂多糖) 等炎症信号诱导产生。在TNF-a/IL-1B/IL-6成熟诱导组合中添加PGE 2, 可进一步提高DC的产量、成熟度、迁移能力和免疫激活能力。
这里尤为重要的是DC迁移能力的提高。因为TNF-0/IL-1B/IL-6诱导成熟的DC迁移能力较弱, 不能很好地到达淋巴结而激活T细胞。而添加PGE 2后诱导成熟的DC因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高表达,更容易迁移至淋巴结,从而引起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
因此, TNF-α/IL-1β/IL-6/PGE 2组合(见下表) 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被认为是制备成熟DC的“金标准”。
组份 | 工作浓度 |
TNF-α | 10ng/ml |
IL-1β | 10ng/ml |
IL-6 | 1000U/ml |
PGE 2 | 1ug/ml |
注意事项
1.DC的来源
DC有多种来源, 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cyte) 、脐带血CD 34*细胞、骨髓和胎肝等,但因外周血单核细胞最容易获取、数量也最多,所以临床上被广泛用作DC的来源细胞。
2.DC的成熟度:
我们知道, DC有未成熟和成熟两种状态, 即iDC和mDC, DC的抗原递呈能力 与其成熟状态密切相关。
iDC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较强, 但抗原递呈能力很弱。在体外培养时, iDC去除细胞因子(即GM-CSF和IL-4) 后, 会逆转为巨噬细胞。且即使在细胞因子的维持下, 未成熟DC的功能也不是激活T细胞,而是抑制T细胞的增殖。
mDC则正好相反, 其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很弱, 但具有很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因而可以激活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而且DC成熟后即使在培养体系中去除细胞因子,仍能保持DC的状态和功能,不会发生逆转。
因此可以看出,DC必须完全成熟后才能用于免疫治疗。
3.DC的无牛血清培养:
DC最初都是在含有小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 FCS) 的培养体系中获得的, 但我们知道, 如果想将DC应用于临床治疗, 则不能使用FCS。然而如果不用FCS,DC则无法培养成功。
科学家最先想到的是用10%的人自体血浆来替代10%的FCS, 但实验结果表明, 人单核细胞在含10%人自体血浆的培养液中培养, 用GM-CSF和IL-4诱导7天后, 大多数单核细胞仍贴壁, 半悬浮的iDC数量非常少。后来经过不断摸索发现, 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人自体血清对于从单核细胞诱导成为iDC效果最好。
更为困难的步骤是如何在无牛血清培养体系中将iDC诱导成为mDC。
TNFα-和IL-1β在含牛血清培养体系中均是很好的DC成熟诱导剂, 而在无牛血清培养体系中, 两者均无效或效果微弱。即在无牛血清培养体系中, TNF-Q和IL-1β不能将iDC诱导成为mDC, 或仅能诱导一小部分iDC成为mDC。
后来的研究表明, 用单核细胞条件培养基(Monocyte-conditioned medium, MCM) ,即单核细胞在包被有免疫球蛋白的细菌平皿上无牛血清培养24小时后得到的培养上清,可在无牛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DC的完全成熟。因此认为, 1%人自体血浆+MCM可能成为临床上获得成熟DC的标准方法。
但每次制备的MCM的一致性很难保证, 导致每批MCM必须经过测试后才能确定最适用量, 这给临床应用带来阻力和不稳定性。所以, 人们一直想寻找到能够替代MCM的化学成分明确的成熟诱导组合。
1997年, 德国美因茨大学(Mainz University) 的Jon ule it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发现TNF-Q, IL-1β和IL-6三种细胞因子的组合可完全替代MCM, 在无牛血清培养体系中能够将iDC诱导成完全成熟的DC。
4.PGE 2与DC: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Jon ule it在证明TNF-α, IL-1β和IL-6三种促炎症因子的组合可完全替代MCM, 在无牛血清培养体系中能够将iDC完全诱导成熟的同时, 也发现另一种炎症介质, 即PGE 2可进一步提高DC的产量、成熟度、迁移能力和免疫激活能力。也就是说在TNF-u, IL-1β和IL-6之外添加PGE 2可获得更为成熟和高效的DC, 这样会提高临床上DC的治疗效果。
PGE 2常被加入DC成熟诱导组合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可提高成熟DC的迁移能力,这样可使DC更容易到达淋巴结,从而引起免疫反应、治疗肿瘤但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PGE 2不能添加到DC诱导分化的Step 1中, 如加入, DC的分化将会被抑制。
2) 我们知道, 能诱导机体产生Thl反应的DC(很多文献中称为DC 1) 有助于多种肿瘤,如黑色瘤和恶性胶质瘤等的治疗。
实验研究表明, 在成熟诱导因子(TNF-α/IL-1β) 中加入PGE 2倾向于将iDC诱导成为成熟的DC 2, 而非DCI, 该DC会诱导产生Th 2反应。所以很多人试图寻找能够诱导DC 1的最佳成熟诱导组合, 如TNF-α/IL-1β/IFN-0/IFN-y/poly-I:C,TNF-α/IL-1B/IFN-y/PGE 2(低浓度) /R 848(TLR 7/8激动剂) 和IFN-y/LPS序贯组合等,但这些新组合都未得到临床上的充分验证,也就没有真正用于临床级别DC的制备。
3) 其实, 各家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比如, TNF-0/IL-1B/IL-6/PGE 2组合的创立者–德国美因茨大学的Jon ule it在研究时就发现, 添加PGE 2诱导成熟的DC在刺激T细胞时可显著提高其分泌的IFN-y产量, 而对IL-4和IL-10的分泌无影响,提示添加PGE 2诱导成熟的DC具有诱导Thl反应的倾向。
总之,培养体系中是否加入小牛血清,以及所使用的无血清培养基种类不同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添加PGE 2诱导成熟的DC在性质上的差异, 因此临床上制备DC时最好能够做充分的前期研究,然后确定用于治疗某种肿瘤最好的制备方法。
更多详细信息或相关产品,请联系Peproteh中国代理–上海金畔生物
8周标准兔多抗制备佐剂
别名 | 8周标准兔多抗制备佐剂 |
英文名称 | SoFastAntibody-Rabbit8W |
储存条件 | 2-8ºC 切勿冻存! |
单位 | 支 |
规格 | 1ml |
用途:
通过 8 周 3 针的标准免疫程序制备兔子多克隆抗体, ELISA 滴度 (Cutoff 值为 0.1000)可达到 1:10000-1:1000000。
GlykoPrep™ 糖样品快速制备平台
治疗性蛋白质的糖基化谱对其药理学性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影响免疫原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然而,由于目前的手动样品前处理方法复杂、持续多日,只能对开发流程中代表关键决策点的样品进行分析。为了满足针对生物仿制药和新型生物药物开发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提供更高的数据质量和分析通量速度,ProZyme 推出GlykoPrep™ 样品快速制备平台, GlykoPrep-plus先进化学试剂能够实现快速的N-糖链消化、标记和净化,为您提供稳定和可重现的定量结果。
该平台主要以AssayMAP™小柱(见右图)为基础,该小柱包含5μl的填充床,可填充粒径在20到100μm之间的几乎所有聚合物、硅胶和凝胶型树脂。样品杯最大样品承载体积为200μl。 |
![]() |
AssayMAP™小柱可放置在特殊的模块支架上,结合相关的接收板和收集板(96孔式),完成样品的制备收集。实验时,样品、缓冲液及其它试剂加入到样品杯中,通过微孔板离心机的低速离心处理,溶液流经树脂填充床。两块板同时使用,可最多制备192个样品。 | ![]() |
平台特点:
● 从纯化到聚糖释放,完成整个样本制备流程just 3h, not 3-4 days
● 非选择性,定量释放及回收完整的N-聚糖 ● 选择灵活,可实现高通量(处理1-192个样本) ● 室温标记,无唾液酸损失,标记效率>80% |
![]() |
高 效
图示:采用快速糖样本制备平台制备的N–糖链糖类,可标记高达25 µg的糖蛋白(N–糖链糖类含量高)。对于N-糖链寡糖含量低的样本(如IgG,<0.1µg)亦能精确标记(图中未显示)。
重复性佳
图示:某一IgG样本用该平台重复检测96次的结果。结果显示该平台制备样本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CV<4%,版图显示无位置偏差。
平台组成:
◆ GlykoPrep™ Digestion Module
◆ GlykoPrep™ Labeling Module ◆ GlykoPrep™ Cleanup Module
|
|
仪器需求:
![]() |
1. Eppendorf® 5804离心机 2. Eppendorf®A-2-DWP(5804/10) 转子(高度≥44mm) 3. GS150 AssayMAP®干式加热器及Blocks 4. Thermo SPD2010 SpeedVac 离心式真空浓缩仪(可选) |
耗材需求:
产品编号 | 产品描述 |
AM200 | AssayMAP® Starter Labware Kit |
组分: WS0264 Rack (pk of 2) WS0265 Receiver Plate (pk of 2) WS0266 Lid (pk of 2)WS0267 Purification Collection Plate (pk of 2) WS0268 Waste Plate (pk of 2) WS0269 Cleanup Collection Plate (pk of 2)1 ea Gilson D-200 Pipet Tips (1 ea) Gilson 15% coupon |
|
实验原理图:
实验流程示意图:
* 图: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B™实验流程
产品类型 | 产品名称 | 产品编号 | 规格 |
Kit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2-AB | GP96NG-AB | 1 kit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A™ | GP96NG-LA | 1 kit |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B™ | GP96NG-LB | 1 kit |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 GP96NG-LF | 1 kit |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2-AB (24-ct) | GP24NG-AB | 1 kit |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A™ (24-ct) | GP24NG-LA | 1 kit |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with InstantAB™ | GP24NG-LB | 1 kit | |
GlykoPrep™ Rapid N-Glycan Preparation (24-ct) | GP24NG-LF | 1 kit | |
Individual Modules | GlykoPrep™ Digestion Module | GS96-RX | 1 ea |
GlykoPrep™ Rapid-Reductive-Amination™ 2-AB Labeling Module | GS96-AB | 1 ea | |
GlykoPrep™ InstantAA™ Labeling Module* | GS96-LA | 1 ea | |
GlykoPrep™ InstantAB™ Labeling Module* | GS96-LB | 1 ea | |
GlykoPrep™ Cleanup Module | GS96-CU | 1 ea | |
Protein A Cartridges | P50030_KIT | 1 ea | |
GlykoPrep™ Rapid-Reductive-Amination™ 2-AB Labeling Module (24-ct) | GS24-AB | 1 ea | |
GlykoPrep&trade Digestion Module (24-ct) | GS24-RX | 1 ea | |
GlykoPrep™ InstantAA™ Labeling Module (24-ct)* | GS24-LA | 1 ea | |
GlykoPrep™ InstantAB™ Labeling Module (24-ct)* | GS24-LB | 1 ea | |
GlykoPrep™ Cleanup Module (24-ct) | GS24-CU | 1 ea | |
Protein A Cartridges (24-ct) | P50038 | 1 ea | |
Toolkit& Equipment | Gilson® Single Channel Diagnostic (SD) TOOLKIT N-Glycan | 54030001 | 1 kit |
Gilson® Multichannel Diagnostic (MD) TOOLKIT N-Glycan | 54030002 | 1 kit | |
Starter Labware Kit | AM200 | 1 ea | |
Receiver Plate Bulk Pack (formerly P50019) | G5524-60041 | 1 pack | |
Cartridge Rack Bulk Pack (formerly P50036) | G5524-60042 | 1 pack | |
Rack Lid Bulk Pack (formerly P50037) | G5527-60043 | 1 pack | |
Heater & Incubation Blocks | GS150 | 1 ea | |
Heater | WS0271 | 1 ea | |
Incubation Block | WS0272 | 1 ea | |
Microplate Centrifuge | Y-CENTRIFUGE | 1 ea | |
Deep Plate Rotor | Y-ROTOR | 1 ea |
*必须与GlykoPrep™ Digestion Module同时使用,才可发挥最佳的快速制备效果。
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定制生产国产培养基,可以访问官网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青霉素酶制备培养基
英文名称: | Penicillinase Preparation Medium |
产品货号: | JP9001 |
产品规格: | 250g |
保质期: | 三年 |
产品用途: | 用于制备青霉素酶 |
备 注: |
产品介绍:
用途:用于制备青霉素酶。
用法
称取本品 31.9g,另取甘油50g,加热溶解于 1000ml 蒸馏水中,分装于 500ml 锥形瓶内,每瓶 80ml,115℃高压灭菌 30 分钟,备用。
青霉素酶制备培养基微生物灵敏度试验:
按标签用法制备培养基,接种以下质控菌株,放置25℃需氧培养18小时。
青霉素酶制备培养基相关产品: |
产品货号 | 产品名称 | 产品规格 | 产品说明及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