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制备(二)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制备(二)

MoDC的制备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采集

1.1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80-100ml;

1.2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进一步纯化单个核细胞(PBMC) 。

1.3无血清培养液洗涤2次, 获得纯度在90%以上的PBMC, 细胞数量需达到1-3×10^8。

2.(可选步骤)肿瘤抗原的制备

用于负载DC的肿瘤抗原可以是肿瘤特异性抗原肽(Tumor-Specific Ant gens, 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TAA) , 也可以是肿瘤全细胞抗原。

用TSA或TAA负载的DC具有很好的靶向性, 但该方法具有已确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或抗原肽种类少和单一抗原的免疫攻击经常无法杀伤肿瘤细胞等缺陷。而用肿瘤全细胞抗原负载DC可克服这些缺陷, 因为此时无需知道哪些抗原是肿瘤细胞的TSA或TAA, 而且全抗原中的多种不同肿瘤抗原冲击DC可诱导产生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克隆, 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

肿瘤细胞全抗原负载DC的方法很多,包括用肿瘤细胞裂解液负载DC、用凋亡肿瘤细胞负载DC、用坏死或死亡的肿瘤细胞负载DC,用肿瘤活细胞负载DC,和将肿瘤细胞与DC融合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用肿瘤细胞裂解液负载DC,因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反复冻融是获得肿瘤细胞裂解液的常见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1手术切除肿瘤标本,无菌条件下,将坏死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去除干净;

2.2无菌生理盐水洗3次;

2.3用无菌的组织剪将肿瘤组织剪碎, 加入RPMI 1640培养基, 充分研磨;

2.4200目无菌网过滤后收集单细胞悬液;

2.5用RPMI 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至1-2×10/ml, 装入5ml无菌冻存管中;

2.6将冻存管浸入液氮中速冻, 10min后取出, 再迅速放入37℃水浴中解冻10min。反复3-5次

注:也可以-80C/37C反复冻融3-5次。

2.7将肿瘤裂解物加入离心管中, 3000rpm, 离心10min;

2.8收集上清,0.22um滤膜过滤除菌,留样检测蛋白含量及细菌、真菌和支原体;

2.9-80℃保存备用。

3.DC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3.1步骤1中获得的PBMC用无血清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2×10°/ml, 置于培养瓶内;

3.237℃,5%CO培养箱中孵育2h,以使单核细胞贴壁;

3.3洗去悬浮细胞, 在贴壁细胞中加入含重组人GM-CSF(500-1, 000U/ml) 和重组人IL-4(500U/ml)的无血清培养液,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诱导单核细胞向DC细胞分化;

3.4每2-3d半量换液一次,并补足细胞因子;

3.5(可选步骤)在培养的第5d,加入步骤2中获得的肿瘤抗原50ug/ml,对DC进行抗原负载;

注:若不对DC进行抗原负载,该步省略。

3.6在培养的第6d, 加入重组人TNF-α(10ng/ml) , IL-1β(10ng/ml) , IL-6(1000U/ml) 和PGE 2(1ug/ml) , 诱导DC细胞成熟;

3.7在培养的第7d或第8d,收获DC细胞,其数量应达到1×10°个以上;

3.8DC的质检:

3.8.1活细胞比例:台盼蓝染色验证活细胞应在90%以上;

3.8.2形态学观察:>90%细胞半悬浮,细胞有多个树突样突起;

3.8.3细胞表型分析(见下图) :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CD 14、HLA-DR、

CD40、CD80、CD83和CD86等分子的表达,成熟的DC不表达CD14,

而高表达其他分子。CD83是成熟DC的特异性标志,在单核细胞和不成熟

DC表面不表达或低表达;

3.8.4无菌检测:收获细胞前取少量培养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检测支原体、

衣原体,均应为阴性;

3.8.5内毒素检测:回输前,用萱试剂检测内毒素含量,标准:内毒素<0.5EU/ml。

DC培养试剂推荐

生厂商 产品名称 产品货号 产品规格 使用浓度
PeproTech 重组人GM-CSF(Animal Free) AF-300-03 5μg/20μg/50μg/100μg/250μg/500μg/1mg 50-100ng/ml
PeproTech 重组人IL-4 (nimal Free) AF-200-04 5μg/20μg/50μg/100μg/250μg/500μg/1mg 100ng/ml
PeproTech 重组人TNF-α   (nimal Free) AF-300-01A 10μg/50μg/100μg/250μg/500μg/1mg 10ng/ml
PeproTech 重组人IL-1β   (nimal Free) AF-200-01B 2μg/10μg/50μg/100μg/250μg/500μg/1mg 10ng/ml
PeproTech 重组人IL-6 (nimal Free) AF-200-06 5μg/20μg/50μg/100μg/250μg/500μg/1mg 100ng/ml

PeproTech

(BioGems)

PGE2(前列腺素 E2) 3632464 10mg/50mg 1ng/ml

注:Animal Free意为无动物成分。无动物成分的重组细胞因子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动物源性物质, 尤其是牛的病原体和蛋白的混入,使得最终获得的重组人蛋白中不含任何动物成分。这样可避免动物病原体(如疯牛病,克雅氏病等)的污染及外源蛋白引起的机体异种排斥和过敏反应,因此细胞治疗的体外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好使用无动物成分的重组细胞因子。

DC鉴定试剂推荐

生产商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克隆号 荧光标记 规格

PeproTech

(BioGems)

抗人CD14荧光标记抗体 06211 61D3 FITC/PE/APC/Per CP-Cy 5.5 25tests/100test
抗人CD40荧光标记抗体 02511 5C3 FITC/APC 25tests/100test
抗人CD80荧光标记抗体 02911 2D10.4 FITC/PE 25tests/100test
抗人CD83荧光标记抗体 05911 HB15e FITC/PE 25tests/100test
抗人CD86荧光标记抗体 08911 IT2.2 PE 25tests/100test
抗人HLA-DR荧光标记抗体 74111 LN3 FITC/PE/APC/Per CP-Cy 5.5 25tests/100test

注:用于DC鉴定的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在流式图上均呈现单个峰,且多数情况下不能与阴性峰完全区分开来。为避免多色分析时补偿调节不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建议最好用单标,最多用双标来做DC表面标志的分析,而且必须使用同型对照,而非空白细胞对照来排除背景染色。

参考文献:

[1] Steinman RM, Cohn ZA.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ell type in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s of mice.I.Morphology, quantita-tion, tissue distribution.J.Exp.Med.1973; 137(5) :1142-62.

[2] Bender A, Sap pM, et.al.Improved methods for the gener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from non proliferating progenitors in human blood.J Immunol Methods.1996; 196(2) :121-35.

[3] Roman iN, Reider D, et.al.Generation of mature dendritic cells from human blood.An improved method with special regard to clinical applicability.J Immunol Methods.1996; 196(2) :137-51.

[4] Jon u leitH, Ki ihn U, etal.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prostaglandins induce maturation of potent immunostimulatory dendritic cells under fetal calf serum-free conditions.Eur J Immunol.1997; 27(12) :3135-42.

[5] Datta J, Terhune JH, etal.Optimizing dendritic cell-based approach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Yale J Biol Med.2014;87(4):491-518.

[6] deJong EC,Vieira PL, etal.Microbial compounds selectively induce Th 1 cell-promoting orTh 2 cell-promoting dendritic cells invitro with diverse th cell-polarizing signals.J Immunol.2002Feb 15; 168(4) :1704-9.

[7] 张志伟, 宋鑫。DC-CIK细胞临床制备规范化研究。中国肿瘤, 2011; 20(2) :85-88。

更多详细信息或相关产品,请联系Peproteh中国代理–上海金畔生物

DC 细胞的制备方法

DC 细胞的制备方法

DC 是“Dendritic Cells”的缩写,中文全称为“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 是由201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籍科学家Ralph M. Steinman 于1973 年发现的,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已证实,DC 是唯一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 细胞(Naïve T cells)增殖的APC,而其它种类的APC(如单核巨噬细胞,B 细胞等)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的T 细胞,因此DC 是机体适应性T 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养原理】

因为 DC 需从其它种类细胞诱导分化而来,且可分为不同的成熟阶段,所以通常分为2个步骤进行培养:

Step 1:从DC 的祖细胞(如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 (immature DC,iDC);

Step 2:从iDC 诱导分化为成熟DC (mature DC,mDC)。


Step 1 需要试剂

GM-CSF 和IL-4 共同作用可使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DC,此时的DC 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但抗原递呈能力很弱。细胞表面中度表达MHC I 类、II 类分子和B7 家族分子(CD80, CD86 等),但不表达或低表达CD14。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是最早被鉴定出对DC 培养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在DC 培养中的功能是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细胞表面MHC II 类分子的表达得以提高,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此外,GM-CSF 也可促进DC 的存活。

IL-4 (白细胞介素-4)

IL-4 在由单核细胞诱导成DC 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生长,从而引导单核细胞向DC 方向分化。若培养体系中不加IL-4,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胞。同时,IL-4 还有降低细胞表面表达CD14 分子的能力。CD14 表达水平的降低是单核细胞分化为DC 的重要标志。


Step 2 需要试剂

TNF-a/IL-1b/ IL-6 (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b/白细胞介素-6)

TNF-a,IL-1b和IL-6 均为促炎症因子,在感染局部和肿瘤部位被诱导产生。体外研究表明,这3 种细胞因子均可下调未成熟DC 的巨胞饮作用和表面Fc 受体的表达,使细胞内MHC II 类分子区室(class II compartment)消失,但能够上调细胞表面MHC I 类、II 类分子和B7 家族分子(CD80, CD86 等)的表达, 使未成熟DC 分化为成熟DC,此时DC 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明显减弱,而抗原递呈能力显著增强,可极强地激活T细胞。TNF-a/IL-1b/IL-6 三因子组合可在无牛血清培养条件下诱导DC 的完全成熟,从而制备出可以应用于临床的DC。


PGE2 (prostaglandin E2,前列腺素E2)

PGE2 也是炎性介质,可由TNF-a,IL-1 和LPS(脂多糖)等炎症信号诱导产生。在TNF-a/IL-1b/IL-6 成熟诱导组合中添加PGE2,可进一步提高DC 的产量、成熟度、迁移能力和免疫激活能力。这里尤为重要的是DC 迁移能力的提高。因为TNF-a/IL-1b/IL-6 诱导成熟的DC 迁移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到达淋巴结而激活T 细胞。而添加PGE2 后诱导成熟的DC 因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高表达,而更容易迁移至淋巴结,而引起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因此,TNF-a/IL-1b/IL-6/PGE2 组合(见下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认为是制备成熟DC 的“金标准”

组份 的工作浓度

TNF-a  10ng/ml   IL-1b    10ng/ml   IL-6   1000 U/ml   PGE2  1mg/ml

DC 培养试剂推荐

DC 细胞的制备方法

注:Animal Free 意为无动物成分。无动物成分的重组细胞因子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动物源性物质,尤其是牛的病原体和蛋白的混入,使得最终获得的重组人蛋白中不含任何动物成分。这样可避免动物病原体(如疯牛病,克雅氏病等)的污染及外源蛋白引起的机体异种排斥和过敏反应,因此细胞治疗的体外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好使用无动物成分的重组细胞因子。

DC 鉴定试剂推荐

注:用于DC 鉴定的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在流式图上均呈现单个峰,且多数情况下不能与阴性峰完全区分开来。为避免多色分析时补偿调节不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建议最好用单标,最多用双标来做DC 表面标志的分析,而且必须使用同型对照,而非空白细胞对照来排除背景染色。

DC 制备产品选择请询peprotech代理商-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MSPPIII超高压循环样品制备系统/细胞破碎

CEMSPPIII超高压循环样品制备系统/细胞破碎

CEMSPPIII超高压循环样品制备系统/细胞破碎

产品编号:
市场价:¥0.00
会员价:¥0.00
品牌:CEM
生产厂家:CEM

  • 产品概览
  • 技术参数
  • 订购信息
  • 相关资料
  • 相关产品

PYNN培安SPP超高压循环样品制备系统/细胞破碎

超高压力循环样品制备系统(SPP),包括压力循环装置 以及样品管 (PULSE Tube)。与现行方法比较,该系统能够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的从多种样品中提取蛋白、脂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以及从细胞及组织中分离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另外,该系统在促进蛋白酶解(蛋白组学质谱分析的前处理)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应用领域
作为一项全新技术,在众多生命科学领域中可开发其应用: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Antibioterrorism 生物反恐、Drug Discovery 药物发明、 Agriculture 农业、Aquaculture 水产业、 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科学、Paleobiology 古生物学、Genomics 基因组学、Transcriptomics 转录组学、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

原理
全自动超高压与常压之间快速循环直接导致细胞膜或核膜的脂质双分子层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脂质双分子膜破坏,进而使细胞内的蛋白或细胞器或细胞核内的DNA、RNA释放出来。使用时,先将样品放入PULSE Tubes样品舱中,加帽密封好,再放入压力循环装置中进行处理。

 

·主要特点

1) 样品形态不限,可以是固体(比如动/植物组织、种子、骨头、土壤等),也可以是液体(比如菌液等);
2) 特殊设计的样品管 (PULSE Tube) 保证了样品、环境、操作者的安全,PULSE Tube可兼容多种试剂和溶液;
3) 操作者可以通过调整压力、循环次数和温度等参数,获得最佳提取效果;
4) 只需几分钟,核酸、蛋白质等目标物质即从细胞或组织中快速释放出来;
5) 最高可达35,000 psi作用于样品,可使样品释放高质、足量的生物分子;
6) 样品处理过程中受力均匀,整个过程不产热,不会使热敏感物质降解;
7) 电脑程序精确控制保证持续、均一的样品提取,重现性高;
8) 样品经处理后能直接用于PCR、核酸/蛋白电泳、二维电泳、蛋白印迹、亲和层析等分析;

综合上述特点,SPP与其他样品制备仪器相比,具有更安全、更快捷、更温和、更高效、通用性更强、重现性更好等优势。

技术参数

1) 主机系统:具有专利的全不锈钢超高压力循环反应腔和全自动增压装置;
2) 控制系统:实时显示反应腔液压压力、样品温度、工作状态等参数;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可设置压力、高低压持续时间、循环次数等参数;具有操作提示功能,操作简单;
3) 配置要求:PULSE Tube系列样品处理管;
4) 电源要求:220VAC, 60Hz
5) 环境要求:环境温度15 ~ 35°C,相对湿度< 85%
6) 一次处理样品个数: 1~ 3
7) 最大压力:45 kpsi, 310 MPa
8) 工作压力范围:5 ~ 35 kpsi(2380Bar)
9) 升压到35 kpsi时间:<3秒
10) 降压到常压时间:<0.3秒
11) 最多压力循环次数:99
12) 最大压力持续时间:99s
13) 方法存储数:25
14) CE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