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背景小知识

免疫组织化学背景小知识

什么是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 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 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技术。

免疫组化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 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及受体等)。

免疫组化标本

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 前者包括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 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

其中石蜡切片是制作组织标本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 且能作连续切片, 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 还能长期存档, 供回顾性研究。石蜡切片制作过程对组织内抗原暴露有一定的影响, 但可进行抗原修复, 是免疫组化中首选的组织标本制作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背景小知识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一步法, 采用带标记的抗体(如FITC)直接作用于组织切片上的抗原。该技术仅需一种抗体, 流程简短、快速。但因为没有信号放大系统, 直接法灵敏度不高。随着间接法的引入, 直接法应用逐渐减少。

>>PAP法

PAP(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即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该法是间接法的进一步改进, 涉及第三层过氧化物酶标记的过氧化物酶抗体。该抗体与第二层未标记抗体结合。因为过氧化物酶分子不是通过化学方法与IgG结合而是通过免疫结合, 故灵敏度高出100-1000倍。PAP法一抗的稀释倍数增高, 可减少非特异性的背景染色。

>>ABC法

ABC(avidin-biotin-complex)代表的是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利用亲和素分别连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和生物素标记的酶。但是此法注意内源性生物素活性的消除, 以减少非特异性的染色。

>>间接法

间接法涉及一个未标记的一抗(第一层,直接跟组织抗原反应)和一个标记的二抗(第二层, 与一抗反应)。因为二抗可跟一抗上多个不同的抗原位点结合, 放大信号, 从而提高了该法的灵敏度。当二抗标记上荧光染料, 如FITC、罗丹明、德克萨斯红等, 即是间接免疫荧光法。当二抗标记上酶, 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葡萄糖氧化酶, 即是间接免疫酶法。

>>SP法

SP(streptavidin-perosidase)法, 即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 是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链亲和素连接的过氧化物酶及底物色素混合液来测定细胞或组织中的抗原。链亲和素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分离的蛋白质, 它能与各种动物的IgG的Fc段结合, 在免疫组化中可作为桥连抗体或标记抗体。最大的优点是不受种属的特异性限制。此法还具有染色时间短、灵敏度高、背景染色淡等优点, 分子量小, 易于穿透组织。

※ ABC法  VS SP法

ABC法的’三抗’是SABC复合物即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P法的’三抗’是过氧化物酶直接与链酶亲和素相连的, 没有通过生物素的中介连接

免疫组化常用染色方法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和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标法 >>免疫胶体金法

免疫组织化学背景小知识

免疫荧光染色是最早出现的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 结合抗原的带荧光标记的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特殊波段的激发从而发出荧光, 以此定位结合抗原的位置。免疫荧光因其高灵敏性、特异性、简便性, 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分析和诊断。

在免疫酶染色法中, 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内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加入酶显色底物后, 形成不可溶性物质, 通过显微镜

可观察定位。

免疫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作为标记物, 这种特殊的金属离子呈胶体形式, 可快速稳定地结合蛋白质。此外, 胶体金几乎不影响天然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因此胶体金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用于结合一抗、二抗或其他蛋白的IgG部位, 从而定位组织或培养细胞上的特定抗原。由于胶体金离子的大小和电子密度不同, 免疫胶体金法可适用于免疫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单或多标记检测。

更多详情请联系Vectorlabs代理商——上海金畔生物

流式细胞术的荧光知识

流式细胞术的荧光知识

一、荧光知识

荧光素按激发光波长来分,主要是激发波长为375 nm、405 nm、488 nm和633 nm 4类,其中,常用的是激发波长为488 nm和633 nm的荧光素,如FITC、PE、APC、PI等。

激发波长为488nm的荧光素

1) 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FITC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荧光素,经激光激发后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525 nm。FITC的荧光强度受PH影响较大,常随着PH的降低而减弱,因此,在使用FITC时需格外注意溶液的酸碱度。

2) Alexa Fluor 488:Alexa Fluor是美国分子探针公司开发的系列荧光染料,Alexa Fluor 488的发射光谱与FITC几乎一致,经激光激发后发出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519 nm,但其荧光强度和稳定性要优于FITC。一般来说,Alexa Fluor 488在pH 4-10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光稳定性。

3) 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PE是从红藻中分离纯化获得的一种常见染料,经激光激发后发出橙黄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575 nm。PE具有吸光性能好和光量子产率高的特点,可用于标记表达水平较低的蛋白。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PE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488 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

4) PE-Cy5:PE-Cy5是一种复合染料,属于藻红蛋白偶联物,在此类复合染料中,激发能量可从PE传递到Cy5上,最大发射波长为667 nm。由于PE-Cy5与FITC、PE在光谱上重叠范围较少,荧光干扰少,因此实验中常将PE-Cy5与FITC、PE搭配使用。需注意,PE-Cy5不适合与APC搭配使用,两者荧光重叠大。

5)PE-Cy5.5:PE-Cy5.5也是一种复合染料,能量从PE传递到Cy5.5上,最大发射波长为694 nm。同PE-Cy5不一样,PE-Cy5.5与FITC、PE、APC间荧光干扰小,可搭配使用,且其荧光强度要优于PE-Cy5。

6) PE-Cy7:复合染料,最大发射波长为785 nm。PE-Cy7与FITC无光谱重叠,与APC重叠也较少,因此其可与FITC、PE、APC搭配使用。在实验中需要注意,PE-Cy7的光淬灭性很强,需要绝对避光环境。

7) PerCP-Cy5.5:复合染料,最大发射波长为695 nm。与PerCP相反,PerCP的光量子产率较低,适用于表达水平较高物质的检测,PerCP-Cy5.5光量子产率高,可用于表达水平较低物质的检测。在双激光管仪器上与APC共同检测时,需要做补偿调节,但比PerCP补偿少。

8) PI/7-AAD: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7-AAD(7-amino-actinomycin D)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617 nm和647 nm,是常见的荧光染料,常用于细胞凋亡检测,可用于鉴别死、活细胞。在大部分流式细胞仪上,PI在FL2或FL3通道检测,7-AAD在FL3通道检测。7-AAD同PI 有着相似的荧光特性,但其发射波谱较PI窄,对其他检测通道的干扰更小,在多色荧光分析中是PI的最佳替代品。

激发波长为633nm的荧光素

1) 别藻青蛋白(allophycocyanin,APC):APC最大发射波长为660 nm,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氦氖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检测通道一般是FL4通道。FITC、PE和APC搭配是经典3色搭配。

2) Cy5:Cy5属于小分子染料,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70 nm,其标记的抗体适用于所有配备633 nm氩离子激光器的流式细胞仪,检测通道一般是FL4通道。除流式细胞术外,Cy5同样适用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技术。需注意的是,Cy5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非特异性结合多,实验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

3) Alexa Fluor 647:Alexa Fluor 647是一种明亮的红色荧光染料,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68 nm,一般在流式细胞仪的FL4通道检测。Alexa Fluor 647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适宜的pH范围广和不易淬灭等特点,是APC和Cy5的优质替代品。

流式细胞术的荧光知识

二、荧光素的选择

在流式细胞术实验,各种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荧光素该如何选择呢,通常会参考以下5个方面:

1. 流式细胞仪配置:仪器需满足激光管可激发相应的荧光素且可同时检测所需的荧光。附常见荧光素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2. 染料的亮度与抗原表达量相匹配:低表达抗原,推荐使用亮荧光染料;高表达抗原,推荐使用弱荧光染料。

流式细胞术的荧光知识

3. 荧光染料重叠最小化:尽量选择光谱重叠小的荧光素,如FITC/PE-Cy7;选择不同激光激发的荧光素,如FITC/APC,PE/APC。

流式细胞术的荧光知识

光谱重叠严重的荧光素同时检测会导致荧光溢漏,需调节补偿。

4. 避免复合染料联合使用带来的假阳性:常见的复合染料有PE-Cy5、PE-Cy5.5、PE-Cy7、PerCP-Cy5.5、APC-Cy7等,复合染料的信号衰退会降低APC或PE的灵敏度。如果出现信号衰退,则:

● 减少样本暴露于光、高温或固定剂;

● 选择染料时考虑:复合染料的信号衰退会降低APC或PE的灵敏度,避免染料和其衍生物在同一细胞上标记。选择更稳定的tandem-dye(PerCp-Cy5.5);

● 如果样本需固定,选择稳定、可有效阻止复合染料信号衰退的固定剂多聚甲醛:冰上固定10min,离心除去多聚甲醛,将样品重悬于PBS中。

5. 尽量使用红色激光激发自发荧光高的样本:每种细胞群都有不同水平的自发荧光。所有的荧光通道均可观察到自发荧光,但自发荧光强度在波长较长时迅速降低。对自发荧光较强的细胞,选择红光激发,发射波长长的荧光素(如APC)可得到较好的S/N比值;对自发荧光比较弱的细胞,发射波长长的荧光素对S/N提高没有明显的改善,可选用FITC。

更多详情请咨询上海金畔生物